请稍候...关闭

諸天武命

我叫排雲掌

都市生活

“東哥東哥,山寨收人啦,咱們快點過去!”
黑虎山惡虎寨轄區邊緣,倚靠山梁有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968章 旱災

諸天武命 by 我叫排雲掌

2023-12-4 21:05

  賈蓉並不知曉,自己在田莊裏大搞水利建設的事情,進入了當今的視線,就算知曉也不會太過在意。
  他又不是朝堂大佬,大乾的水利建設也不歸他管。
  真說起來,他其實是有些看不上大乾的那幾位皇帝的,單純的建設方面。
  直隸作為大乾帝國的核心領地,應該作為皇室的大本營建設,事實上也應該如此。
  像是基礎的水利設施,道路交通,驛站物流等等涉及民生經濟的項目,應該做到大乾帝國能夠做到的極限。
  起碼,能讓直隸地界的百姓,在生活水平,以及環境方面全面優於其他地方,產生實實在在的優越感。
  如此,直隸地界絕對能夠做到民心歸附,皇室的掌控力將達到壹個相當驚人的程度。
  不僅只是基礎設施建設,在土地兼並,還有壓制豪強地主方面也要下大力氣大決心,不給其他勢力染指侵噬皇室領地的任何機會。
  真要如此的話,就算遇到了旱災,起碼直隸地區是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的,可惜大乾幾任皇帝都沒有這麽做過。
  遇到天災,臨時抱佛腳根本就沒什麽用處。
  隨著天氣越發暖和,北方這邊依舊滴雨未下,到了三四月旱情已經相當明顯了。
  別的不說,冬小麥減產甚至絕收都不是什麽稀罕事。
  整個北地,彌漫在惶恐不安的氛圍中,無數百姓的情緒都開始變得緊張,甚至有的已經處於絕望狀態。
  各地到處都是求雨的法壇,各式各樣的騙子大行其道。
  直隸地域,京城周邊又開始出現了流民。
  屁民百姓抵抗風險的能力,實在是太差了,尤其去年年底還經歷了寒災和雪災的雙重重擊!
  看到這壹幕幕,賈蓉也忍不住嘆了口氣。
  可惜紅樓世界沒辦法施展法術神通,不然呼風喚雨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麽難事。
  除了響應朝廷號召,重新在城外搭建粥棚之外,就是大肆招募流民裏的家庭成員。
  不管是津門港那邊,還是晉省的大煤礦那裏,都需要大量人手填充,最好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模式。
  因為名聲不錯的緣故,但凡對鄉土沒那麽眷念的家庭,第壹選擇就是接受寧府的雇傭。
  不得不說,當初賈蓉用馬甲寫的《聚寶盆》小說,給寧府做了相當正面的宣傳,效果還相當不錯的說。
  再加上小說的流傳度相當廣泛,起碼北地百姓都知曉,《聚寶盆》裏的正規煤礦是京城寧府開設的。
  可能有不足之處,但在小說裏起碼不克扣工錢,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環境都還算可以,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保障。
  比起小說裏描述的黑煤礦,真的強得不是壹星半點。
  眼下在逃荒的時候,壹聽招募的東家乃是京城寧府,下意識就有了好感和部分信任度,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。
  這讓同樣在招募人手的內務府,以及開國勛貴家族的人好不泛酸。
  那些壹看就是老實本分,身強力壯的良家子,都被寧府給招募走了,剩下的不說歪瓜裂棗,起碼看起來大部分青壯都有那麽點子不老實。
  賈蓉穿越過來這麽久,對於大乾的改變還是很有壹些的。
  別的不說,單單就是晉省煤礦大開發,就吸納了數十萬甚至更多的青壯勞力。
  隨著時間流逝,那邊能夠吸納的青壯只會越來越多。
  這些青壯在煤礦工作,但凡礦場不是那麽黑心,能夠賺到的工錢,不僅能讓壹家子生存下去,甚至還能有部分積蓄。
  還有津門港修建,同樣吸納了數以十萬計的青壯勞力。
  幾年之內吸納了這麽多的青壯勞力,對於北地的影響相當巨大,甚至可以說定海神針都不為過。
  大潛雖然還處於鼎盛時期,可土地兼並情況已經開始比較嚴重了。
  承平百年導致人口暴增,糧食生產卻還是維持原狀,人口壓力帶來的各種狀況已經開始出現苗頭。
  雖說在這期間,不管是朝堂還是地方,都經歷過血腥殘酷的大洗牌,可倒下家族留下的田地,並沒有落到尋常百姓手裏,而是集中在少數權貴和豪強手中。
  資源的過度集中,不管是對於大乾帝國,還是尋常百姓來說,都不是什麽好事。
  那些掌握了大量資源的頂級權貴,可不會管尋常百姓的死活,更不可能主動給他們提供生存所需的工作和物資。
  若是皇室失去了武力威懾,那大乾就和正常歷史上的晚明差不多了,士紳集團掌握了朝堂權柄,皇帝都只能當擺設。
  土地兼並,資源集中的情況將達到壹個瘋狂程度,至於百姓死活,國家是否會崩潰就不在考慮範圍了。
  特別是糧食物資,不狠狠的將百姓手裏最後壹滴油水榨幹凈,他們都不會輕易善罷甘休。
  至於拿出來幫助朝廷度過難關,賑濟救災之類的,哪涼快哪待著去。
  糧食物資的越發集中,還有人口膨脹帶來的矛盾,能叫大乾迅速由盛轉衰。
  沒有工業化帶來的大量就業崗位,想要安置越來越多的人口相當困難。
  直到有壹天,大乾的糧食出產已經不能支撐龐大的人口數量,或者說集中的糧食物資,拿出來的不足以供應龐大的人口需求,就要出大事。
  改天換地,再造乾坤都不是沒有可能!
  賈蓉的狐仙,強有力的緩解了這樣的根本矛盾。
  挖煤制作蜂窩煤,此時已經成為了大乾的主要燃料來源,是生活中的剛需。
  大量青壯勞力投入煤炭行業,緩解了糧食和膨脹人口之間的矛盾沖突。
  畢竟,寧府也屬於頂級權貴中的壹員,手裏掌握的糧食物資相當驚人,養活數萬人和其背後家庭不成問題。
  關鍵是受到影響的開國勛貴家族,以及內務府有樣學樣,能夠讓更多的青壯勞力有工可上,能夠依靠出賣勞力養活全家。
  把持在開國勛貴集團,以及內務府手裏的海量糧食,也能通過雇工的方式流入千萬百姓家庭,達到最大的性價比。
  這還只是賈蓉能夠影響到的勢力,那些影響不到的勢力那,招募的勞力數量只會更多。
  要知道,煤礦可不止晉省才有!
  這時候,就顯示出當初內務府開頭,樹立標桿的好處來了。
  不受賈蓉影響的煤礦,可能在工錢待遇方面有所苛刻,但絕對不會做得太過,除非壹點都不要面子了。
  就是如此,剛剛因為旱災出現的流民,其中大部分很快就被招募壹空,對京城的影響並不大。
  說句難聽的,單單依靠權貴家族搭建的粥棚,就能夠讓剩下的流民餓不死,當然也別指望能夠吃飽肚子。
  經過了之前的寒災和雪災,凡是有心在城外搭建粥棚的權貴家族都吸取了經驗教訓。
  這次在城外施粥,基本都在學寧府的做法。
  大鍋裏煮的粥,是由難以下咽的雜糧,混合大量谷糠熬煮而成,其中還有壹些加入了部分尋常可見的野菜。
  味道就不用指望了,反正分量相當充足,對於真正的流民而言,就是救命的食物,他們可管不了味道好不好,會不會拉到嗓子。
  本來,還有不少城中百姓,想要渾水摸魚混個肚兒圓。
  結果哪想到粥棚裏的粥這麽難吃,只能罵罵咧咧放棄了原本占便宜的打算。
  少了城中百姓渾水摸魚,然後流民群裏那些青壯,就徹底顯露出來,特別是其中壹些專門玩歪門邪道的玩意。
  說起來也世是叫人不齒,每逢大災大難,都是青樓楚館,還有那些人牙子手裏引進新人最多的時候。
  有時候真心不知道該如何理解,賣兒賣女這樣的事情,似乎都是大災時期的常態了。
  只能說,好在京城的幫派勢力,還有青皮混混被清理得差不多,加上畏懼發配西北邊塞的處罰,最近幾年已經相當沈寂了,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徹底消失了。
  京城出現流民的當口,並沒有出現幫派份子,還有青皮混混在流民群體中,進進出出的忙碌身影。
  倒是流民群體之中的宵小之輩,頗有那麽點子活躍跡象。
  不過很快,他們就被負責城外秩序和治安的官差拿下,等待他們的估計是暗無天日的苦窯生活。
  開玩笑,不管是內務府的煤礦,還是其他勢力的煤礦,都需要大量這樣的免費勞動力。
  只能說,去年年底和今年因為旱災出現的流民,運氣相當的不錯,碰到了京城治安最好的時候。
  賈蓉也知曉,這樣的良好態勢,不可能維持太久的。
  就算寧府對於幫派,還有青皮混混沒有任何需要,可不代表其余權貴家族沒有這樣的需求。
  總有壹些上不得臺面,又不好讓府裏奴仆動手的事情,需要外頭的幫派和青皮混混出馬,這樣的事情真心不少。
  賈蓉又不是聖人,能夠依靠自身出現的蝴蝶效應,讓京城和大乾出現不少好的變化,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。
  更多的,還是得靠時間慢慢來熬,而不是憑借自身強悍武力胡作非為,除非不用顧忌駐世仙神,不然就只能按照大乾的規矩行事。
  他的出現,已經影響到了不少事情。
  別的不說,寧榮二府絲毫都沒有繼續衰敗的跡象。
  就算太虛幻境裏的警幻仙姑有什麽手段,或者鳳凰蛋脖子上的那塊美玉有問題,賈蓉自覺也能應付得了。
  眼下,能做的就這麽多。
  因為直隸旱情,整個京城的氛圍都不怎麽樣。
  遇到這樣的事情,可就苦了今年及笄的薛寶釵了。
  本來按照薛姨媽的意思,是要大操大辦的。
  別的不說,王家,史家還有寧榮二府的夫人們都要請到吧。
  另外,就是京城壹些交好的友商,差不多都是掛靠在內務府的皇商之流。
  還有整個寧府女學的先生和學生,都要邀請到位。
  怎麽說呢,很有商人思維。
  想法確實不錯,若是真的請到了這些賓客,對於薛寶釵的名聲擴散,是很有幫助的。
  起碼不時參加夫人聚會的史家夫人,自然不會吝嗇在外人跟前誇贊壹兩句。
  另外,有寧府女學眾多同學相襯,更能體現出薛寶釵的學識,以及某些方面的優勢。
  只要不是傻子,都知曉寧府女學學生的優秀,指不定以後就能嫁個好人家,成為名副其實的官夫人甚至誥命夫人。
  超過五十的女學學生,這是何等雄厚的人脈?
  尤其是林黛玉,其父林如海只要不出意外,五十左右進入內閣不成問題。
  三春也不簡單,寧榮二府蒸蒸日上,什麽時候達到巔峰誰也說不清楚。
  其余的女學學生,就算家世壹般,可嫁個舉人進士綽綽有余,壹點都不誇張。
  只要會經營,做事有底線有分寸,借助寧榮二府的威勢,幫助相公在起步階段立穩腳跟不成問題。
  可惜,好好的盤算抵不住天災降臨!
  就算薛姨媽還想繼續,腦子壹貫清醒的薛寶釵,也會親自開口阻止。
  開玩笑,在當今和朝堂因為旱情,而焦頭爛額的時候,薛家卻是替薛寶釵辦風風光光的及笄禮,合適麽?
  若是被競爭對手或者敵人歪歪嘴,傳到對薛家本就沒好感的存在耳中,絕對是禍事壹件。
  在眼下光景,還是低調壹些為妙。
  此時的薛寶釵,心中還存了青雲誌,倒是不怎麽在意及笄禮的排場,只要能夠順利進宮就是勝利。
  於是,在薛寶釵的阻攔下,她的及笄禮辦的十分低調,壹點都不張揚。
  基本沒有邀請外人參加,也就是金陵四大家族的其余三家夫人,以及女學裏交好的壹些同學和先生。
  女學先生並沒有過來,按照秦可卿的說法,最好都不要參加學生家裏舉辦的宴席,免得損傷了各自的聲譽。
  可就是如此,這次的及笄禮,也比紅樓故事裏正式,也要體面得多了,只是薛寶釵自己不清楚罷了。
  紅樓故事裏,老太太拿出二十兩銀子,作為薛寶釵舉辦及笄禮的贊助,簡直就是赤落落的打臉,二十兩銀子在榮府能做什麽……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