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

臊眉耷目

都市生活

漢初平元年,壹名身穿青色襜褕,頭戴束髻冠,年約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正站在宜城之外,望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八百壹十八章 妥善的安排

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 by 臊眉耷目

2022-9-19 22:33

  劉琦送走了孫堅之後,依舊是留下劉磐和太史慈兩個人駐守在長沙,負責防備東吳,他則是率兵北上,率領各部兵馬返回襄陽。
  蜀中方面,因為攤丁入畝的事情,最近也是叛亂激增。
  劉琦事先曾留滿寵在蜀中整治豪強和吏治,雖然有過壹段時間的平穩期,但如今蜀中的叛亂再次增加,使得劉琦不得不繼續向蜀中調遣兵將。
  最終,他決定派遣張任和嚴顏代表自己,進入益州,負責協助滿寵平定當地叛亂。
  安排了後,劉琦便率領剩余的大軍,北上復還襄陽。
  寒冬已至,壹年中最冷的時節到來了,也是時候讓三軍將士們放個假,開個小差,貓個好冬了。
  畢竟,來年還有更嚴峻的事情在等待著他。
  回道襄陽之後,劉琦便讓手下人列出了壹份名單,同時還列出了荊州,益州以及涼州三郡目下各州的兵馬數量和各營建制,為來年的大戰做準備。
  “荊州和益州是根本,就算是北上與袁紹作戰,也不能大意,壹定要留下足夠的兵將作為防禦,不然就算是前方的戰事打的再順暢,後方的老家壹旦被抄,則完事皆休。”
  “而且不論是益州還是荊州,都需要留下信得過的大將帶兵,才能夠應付所有的突發情況。”
  劉琦沈思許久之後,最終決定,讓漢中郡的文聘,負責統籌益州所有的軍務。
  文聘是自己起家時的親將,忠心程度自不必說,而益州內的豪強們叛亂,憑他的能力,絕不會有人會是他的對手。
  最不濟,南中那邊還有劉表幫他撐著。
  另外,有滿寵在成都,他們兩個人壹內壹外,也可以遙相呼應,如今的漢中被文聘建設的固若金湯,再加上北面的關中之地,是朝廷的地盤,蜀中基本上不會有任何問題,沒有人有能力打得進去。
  當然,內部的叛亂還是要重視的,等張任和嚴顏平叛萬這壹波叛亂之後,劉琦決定將嚴顏留下協助滿寵和文聘,只調張任回來。
  另外還有張繡目下也在益州東部,他也可以成為文聘和滿寵的壹大臂助。
  益州現在的狀態,基本上就是與世隔絕,不用操太多的心,而關鍵問題還是在荊州這方面。
  荊州,比益州發展的迅速,發展的時間也長,但卻沒有益州那樣與世隔絕的天然屏障。
  袁術和孫堅雖然都與自己聯合了,但劉琦心中跟明鏡兒似的,他們壹定還是對荊州垂涎三尺。
  怎麽防備他們,是個問題。
  江夏的魏延,不能撤走。
  長沙的劉磐和太史慈,也不能撤走。
  襄陽這邊還需要壹個總攬大局的人。
  蒯良倒是很合適,但是如今他大病纏身,只怕撐不起大事。
  而蒯越這壹趟需要跟在自己的身邊。
  如此襄陽這邊,應該讓誰來呢?
  劉琦首先想到的,是張允,蔡勳……或是從宛城那邊把李典調回來。
  但隨後想想,似乎是有些不妥當。
  李典是兗州人,這次北上說不定還有用得找他的地方。
  至於蔡勳和張允,說實話,劉琦心中有點不放心。
  具體應該找誰呢?
  就在劉琦認真考慮的時候,張允急匆匆地來到了廳中。
  “末將張允,拜見君侯!”
  劉琦從沈思中擡起了頭,道:“什麽事?”
  張允急忙上前,將兩份縑帛呈遞到了劉琦的桌案上。
  “東吳新任的陸口鎮將周瑜,派人給君侯送信,並奉上禮品,以謝前番君侯相助之情,這是禮單和周瑜的信。”
  劉琦聽了之後,頗感詫異。
  “長江沿岸駐地原先負責領兵的東吳戰將是何人?”
  “啟稟君侯,是東吳的大將黃蓋。”
  劉琦輕輕地壹挑眉:“撤了黃蓋這名老將,把周瑜給換上來了麽……”
  張允喜滋滋地道:“這代表我們這次演武成功了!江東之人懼怕我荊州軍之威,不敢再對荊州有所圖,將那些善戰的宿將都換了下去,反倒是讓周瑜這個年輕的主和派來統兵,擺明了就是向君侯示好,荊州之東,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。”
  “在兄長看來,孫堅把周瑜換成守衛西面的守將,是對我們示弱的表現?”劉琦似笑非笑地看向張允。
  張允壹個勁點頭道:“當然了,這事任憑誰,壹眼就能看得出來!”
  劉琦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,道:“是啊,確實……依天下所有人的角度來看,換周瑜其實都是江東向我們示弱示好的壹種表現。”
  劉琦不置可否,他伸手將周瑜寫給他的書信拆開。
  大致的看了壹會之後,卻見劉琦長嘆口氣。
  “說的真好聽,若非我是……恐怕我真就信了。”
  聽著劉琦自言自語的說些不明不白的話,張允很是疑惑。
  伯瑜這是幹什麽呢,神神叨叨我的?
  劉琦將那封信遞給了張允,道:“表兄,妳看看,看完告訴我讀後感。”
  什麽……讀後感?
  張允心中雖然不解,但還是伸手接過了劉琦遞過來的東西,認真地看了壹會之後,方道:
  “君侯,周瑜這封信上,皆是對妳的臣服之意,說來也是,這小子不過二旬出頭,豎子而已,別說與君侯做對了,就是讓他服江東諸將之心,他眼下怕是都做不到!”
  劉琦笑道:“問題是,我也只是二旬出頭。”
  張允哈哈大笑道:“他哪能和君侯相提並論?”
  劉琦輕嘆口氣,道:“表兄,妳且幫我找諸葛亮和龐統來這壹趟。”
  張允有些不明所以,但還是拱手告退了。
  ……
  不知過了多久,少年諸葛亮和少年龐統,壹同來到了劉琦的正廳中。
  在劉琦的引薦下,諸葛亮已經拜入了襄陽名士龐德公門下,成為了劉琦名義上的師弟。
  也就是說,此刻在廳中的人都算是壹脈相承了。
  劉琦將手中的信讓二人來回傳閱了壹遍,遂問道:“妳們二人,覺得周瑜這個人怎麽樣?”
  龐統先答道:“周瑜年輕,先前又無甚名氣,縱然在陸口為將,恐也難以服眾,按道理來說,孫堅派此人來代替黃蓋,是為了讓師兄對江東安心,這是再向師兄示好。”
  劉琦暗嘆口氣,心道:也難怪,周瑜的才華眼下尚未驚世,以龐統的智慧,竟也猜不出這個中的深藏之意。
  畢竟,他們雖然都是少年英才,卻也不是神仙。
  “諸葛師弟也是這般認為的?”劉琦看向諸葛亮道。
  諸葛亮卻沒有回答,他認真的思索了片刻,方才慢慢道:“按常理而言,孫堅確實是在向師兄示弱,除非周瑜這個人……”
  “怎麽樣?”
  諸葛亮轉頭看向龐統道:“除非周瑜這個人,和龐師兄壹樣,是少年才俊,則此事另當別論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