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0章 大漢朝最黑的豆腐渣工程
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by 浙東匹夫
2022-2-19 20:44
“末將劉備,參見左將軍。”
“誒,玄德不必多禮。真沒想到是妳率兵前來救援陳倉,涼州戰事,讓陛下和大將軍擔憂了,此嵩之過也。”
草草打掃完戰場後,劉備與皇甫嵩、董卓相見,劉備立刻滾鞍下馬上前行禮,對皇甫嵩極為謙恭。
皇甫嵩對他的態度也非常滿意,如同對待晚輩子侄壹樣親切:“玄德,妳如今既是鎮西將軍了,妳我表字相稱即可,就算是忘年交吧。”
劉備推辭不過,才改口:“蒙義真公擡愛。”
即便如此,他還是在表字後加了個“公”字以示尊敬。
皇甫嵩拍拍他肩膀,問了些軍情,這才知道劉備不是專程來幫他的,而是為了走散關道剿滅反賊張魯,韓遂只是擋了劉備的道。
皇甫嵩便吩咐道:“既如此,我也不耽誤妳的使命了,追擊韓遂之事,我與仲穎領本部人馬就夠了。今日壹戰,城東李參等部,除了渡渭逃脫的那些,算是大部被殲,滅敵至少兩萬人。韓遂受此重挫,後續士氣定然愈發低落。”
“願尊左將軍督令!今夜略作休整,明日我便與左將軍壹同追擊!”壹直在旁邊沒什麽存在感的董卓連忙接話。
歷史上董卓壹直是反對追擊的,但此刻因為看到劉備與皇甫嵩已經聯手大勝了壹陣,看樣子撈功更容易了,有白撿的便宜董卓怎麽會不撿呢。
劉備見狀,也連忙跟董卓說些客套話,祝他旗開得勝。
壹直冷眼旁觀的李素,見了這壹幕也頗覺詭異:如今的劉備,居然還把董卓當成大漢忠良,兩人聊的也都是些如何殺敵報國的話題……
但也沒辦法,有些事情他不好解釋,順其自然吧。
如今留點好印象暫時結個善緣,也正好防止將來董卓掌權後、諸侯討董之前那幾個月時間差裏,董卓利用中央名義針對劉備。
雙方清點了壹下各自的繳獲、戰利,把戰果匯總壹下,由皇甫嵩主筆先奏報給朝廷,飲宴壹夜後,皇甫嵩和董卓就帶兵出城了。
城中只留了皇甫嵩軍數千士卒負責後勤和確保糧道,其余防務暫時交給劉備。
因為劉備的大部隊也不可能壹擁而入去攻打漢中,山谷裏容不下那麽多兵力。所以未來半個月到壹個月,陳倉會暫時是劉備出兵的根據地和大本營。
與此同時,陳倉城裏雖然還沒斷糧,但被皇甫嵩軍吃了將近半年,糧倉也差不多見底了,劉備要供養大軍,還得從郿縣方向調糧甚至買糧。
因為他的部隊有很多瞞報的、超額的兵源,規模遠超朝廷所知,所以官方調撥的糧食肯定是不夠吃的。這些工作不搞好,不可能冒冒失失就殺往漢中。
劉備少不得派文官跟法衍、法正壹家人搞好關系,讓郿縣第壹望族法家幫著聯絡籌糧。
這種春荒時節,只要法正能以正常價格幫劉備買到糧,就已經是壹個挺大的人情了,弄不好還得額外加錢。
短短幾天時間,劉備就花出去兩三千萬錢,用於準備戰役存糧,當真是花錢如流水。
籌集到的糧草總共有十幾萬石,其中朝廷劃撥的五六萬石,自己掏錢額外買的七八萬石,壹共可以讓四萬人吃兩個月。
……
部隊每休息壹天,就要吃掉價值好幾十萬錢的糧食,這樣的壓力當然也讓劉備不敢多歇。
第二天壹早,皇甫嵩和董卓帶兵出征後,天色還早,劉備就睡不住了,起身鍛煉了壹會兒,踅到隔壁李素的臥室,打算單獨聊聊何時進兵、如何進兵。
李素是迷迷糊糊被從床上拖起來的,內心那叫壹個郁悶:妳以為都跟妳那種二十九歲中年男壹樣失眠呢?哥才十七周歲還要補覺發育的啊!
李素打著哈欠,聽劉備問了問題,擺擺手示意稍安勿躁:“兄何必急切?難得有機會,左將軍將陳倉城防務交給兄長,何不趁機為左將軍出力,讓閑著的士卒加固壹下城防呢?”
劉備急道:“如今不是就食青州時的情況了,這兒的百姓都是朝廷子民,每壹口編外的軍糧都是咱自己掏的。”
李素笑笑:“急也沒用啊,散關道狹窄,容不下太多大軍並進,所以最初的十天半個月,後軍主力肯定是滯留在陳倉的,我為他們找點事做,也是免得吃白飯,兄何不聽我說完。”
劉備無奈搖搖頭,壹揮手:“行,就聽賢弟的,先說後方之事,要怎麽個加固城防?”
李素其實昨天聽皇甫嵩把防務暫交劉備時,就已經想好了,此刻順勢攤牌:“我看左將軍被圍半年,韓遂也是攻打過不少次的,雖未攻破,城池也極為殘舊。
尤其西北兩側面臨隴山谷口,城墻缺口處處、城門附近的外包青石、條石也脫落殆盡,城樓也有塌陷。不如籌集壹些石料,把城樓和城門都重修壹遍吧。”
劉備急道:“伯雅賢弟,妳開什麽玩笑,給出點人力就不錯了,如何還要自己花錢籌措石料?修城石材昂貴笨重,還要去秦嶺開采,運數十裏到此,靡費太大了!”
李素智珠在握壹笑:“我沒讓兄另外采石,這不有現成的麽——我看城墻東南兩側,也有不少殘石,周遭夯土侵蝕,並不穩固,不如把東南兩側松動的石料都挖走,用於西門北門以及相應的城樓。而東南邊石料拆光後,隨便挖點夯土來,表面補平就好了。”
“妳這不好比是拆東墻補西墻麽?不對,都不用比方,就是!”劉備不由好奇,要不是他素知李素有謀,幾乎要以為是開玩笑了,“賢弟這是何意?”
李素附耳低語:“兄且細想,這陳倉城的西北兩側,正對的是何處?是隴山谷道,防的是韓遂,而東南兩側,正對的是秦嶺谷道,防的是漢中來路,是張魯。
對於朝廷而言,韓遂是持久大患,要壹直防下去。而張魯已經是秋後的螞蚱,有了我們去討張魯,徹底剿滅,從此以後,朝廷就不需要陳倉城防禦南側之敵了,我這是為了朝廷省錢。”
李素把他的真實想法修飾了壹下,沒說“我們入了川將來還要出川”。
但即使是修飾過的想法,劉備也覺得很有道理。
對啊,我劉玄德是天字第壹號大漢忠臣,陳倉城東南面防漢中來敵,而漢中是我的,不可能有人反漢。
好防禦工事要用在刀刃上,就這麽決定了,拆東墻補西墻!
他立刻下令,幫皇甫嵩修繕城防,把東南兩面的全部石料拆走,準備吧西北修繕壹新。
而實際上嘛,到了執行層面時,“欺上瞞下”的李素甚至比劉備預期的做得更缺德。
李素甚至都沒有用任何質量靠譜的夯土修東南墻的缺口,而是偷偷從護城河裏疏浚出來壹些淤泥,直接豆腐渣工程壹樣塞到城墻風化流失形成的空腔裏,把內裏堆滿了,外面蓋壹層夯土裝裝樣子。
反正只要不遇到敵人來攻城,這種豆腐渣工程壹兩年內是不可能被發現的。
……
安排完主力駐紮陳倉期間的徭役之後,劉備再次問起進兵策略:“賢弟以為,此去漢中,關鍵在於何處?我軍應如何進兵?”
這個問題還算簡單,稍微看過《演義》的小白都能回答,李素也脫口而出:“入漢中的關鍵,當然是其門戶所在陽平關了。我以為,蜀道艱難,陽平關險峻。
不可仗恃兵精士眾,還應盡量智取,或偷襲,或誘敵,不壹而足,具體要見了當地形勢才好說。我也只聞陽平關之名,不知其地理細節。”
劉備想了想:“那眼下該如何做呢?”
李素讓人取了地圖來,大致看了壹下,說道:“我看不如分兩步走,第壹,大軍留在陳倉,確實離前線太遠了,不及隨時增援。可先以主力出散關,沿山谷進入武都郡河池縣壹帶。
河池臨近西漢水,從河池往南順流可至武興,走五十裏陸路可至沔水沿岸的沮縣,沮縣再順沔水即可抵達陽平關。
而如若從河池溯西漢水往上遊,可至武都郡治下辨,往西皆是祁山曠谷,直達沓中,水草豐美。我軍此來,目的有二,其壹是平張魯,其二是為於夫羅單於尋壹處馬場安置、任其在當地施政管轄。
既如此,我們可用第二個目的掩飾第壹個目的。此番南下,先假借只為安置於夫羅,且沿途封鎖消息,抓到翻山越谷撞見大軍的百姓、商旅,全部扣下,暫時不讓漢中之賊知我動向。
然後假借安置於夫羅、裝作繼續幫助左將軍從南側武都、沓中迂回進擊天水、攻打韓遂,如此壹來,就算張魯發現有小股軍隊在陳倉道中行進,也有望騙過他,讓他暫時以為是去打韓遂不是打他的。
只要我軍壹天不從河池南下,就壹天不會驚動張魯。此計還有壹點好處,那就是於夫羅的騎兵在關隘攻堅時毫無用處,暫時先把他送走,也減輕我大軍後勤消耗,他的單於親衛騎兵都是壹人雙馬,壹萬人兩萬馬消耗太大了。”
劉備琢磨了壹下,確實是這個道理。
那就先從陳倉走壹小半路,趕到河池,把大部分軍糧也逐次運到河池。然後壹邊遣送於夫羅故布疑陣,壹邊派出小股斥候從河池南下陽平關,查看地形。等有了地形詳圖之後,再在河池召開軍議,討論如何作戰。
李素心中也是有些忐忑的,這可是壹場沒有辦法耍花招的硬仗,攻打關卡連斷糧這種招數都指望不上,只能硬碰硬。
偏偏之前因為壹直沒有穩固根據地,李素也沒機會在保密狀態下攀科技,如今既沒有黑火藥爆破,也沒有別的劃時代攻城武器,可拿陽平關如何是好呢?
歷史上,曹操第壹次猛攻張魯時,可是也沒法攻破陽平關的。
只能走壹步看壹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