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備的日常

熏香如風

歷史軍事

炊煙四起,黃狗亂吠,順著夕陽的余暉,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,呆坐在廊下的小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68章 為而不爭

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

2021-11-6 18:52

  能令賈文和,左右為難。此事,定非同壹般。
  果不其然。
  此事難就難在,神上宗師當如何審,又該如何判。
  神上宗師,十余年如壹日,兢兢業業,掌管薊國將作諸事。令薊國機關術突飛猛進,冠絕天下。薊國上至薊王,下至百姓,士農工商,文武百官,皆深得其利,坐享其便。繁重的農活,皆由機關器取代。三兩老農,便可日種壹頃。家中五十畝美田,壹日種畢。大量青壯勞力,皆用來營城築樓、釀造捕撈、造船架橋、通渠鋪路,不壹而足。機關塔吊,機關沖錘,機關夯機等,又助施工事半功倍。人力、畜力、水力、風力、火力,皆為所用。
  薊人享受種種機關紅利,右國令及將作館,居功至偉。
  功績不容抹殺。
  且神上宗師,所作所為。最大獲利者,便是薊王劉備。劉備又如何能獨善其身,又如何自圓其說。又如何證明,自己從始至終,未曾參與其中。
  所以,賈詡才舉棋不定。若非荀攸勸說,賈詡更想“秘而不宣”。待右國令與世長辭,愛恨情仇,隨風逝去,壹切皆“入土為安”。況且,其人身份,除去薊王身邊近臣,天下無人知曉。甚至連“神上宗師”名號,亦無人聽聞。世人只知大賢良師,不知神上宗師也。
  更況且。神上宗師壹切暗中謀劃。薊國上下,自詡明以照奸的劉備,號稱算無遺策的謀主,先前竟皆不知。說出來,誰信?
  正如壹眾墨門子弟所思所想。
  從頭至尾,此事更像是卸磨殺驢。而非為國除奸。
  稍有不慎,天下唾棄,萬民離心,君臣離德。
  亦知茲事體大。為右國令之事,薊王劉備專開朝會。
  比二千石及以上,薊國肱股重臣,悉數出席。各城稻作正酣,壹眾屬吏,皆各司其職,萬勿輕動。
  將右丞手書遍傳眾人,又口述琉璃暖閣中與右國令當面對質。震驚可想而知。
  饒是王傅黃忠,亦勃然變色:“老賊可恨!”
  不等武將出聲,薊都尹婁圭,急忙起身奏曰:“主公明見。右國令其人,雖十惡不赦,卻堪稱當世鬼才。雖有大惡,亦有大功。功過雖不能相抵。亦需慎重!”
  “暗行不端,弒殺二君。”黃忠怒斥:“老賊縱有大功,豈免死乎!”
  薊東尹鐘繇,起身奏對:“王傅所言極是。然婁府君,亦有道理。右國令久居高位,已有十余載。乃國之宿臣。若壹味公事公辦,將逆行告知於天下,主公如何能,獨善其身。鄙國上下,又該如何自處。”
  “《詩》曰:‘涇以渭濁,湜湜其沚。’豈能混淆善惡,顛倒黑白。”薊西尹管寧,起身奏道:“臣以為,功過賞罰,當秉公決斷。先賢亦雲:‘上天告譴,則王者思其愆(qiān 罪過);政道或虧,則奸臣當其罰。’主公明以照奸,不可不察。”
  劉備又問鄭玄:“鄭公,以為如何?”
  上庠令鄭玄,起身奏對:“所謂‘大直若詘,道固逶迤’。老臣細讀右丞手書。言,黃巾亂前,乃大賢良師壹人主事,待黃巾亂後,方為神上宗師收拾殘局。蛾賊之惡,大體並無相幹。然弒君大罪,罪無可赦。”
  劉備輕輕頷首,又問身旁水鏡先生:“司馬公,以為如何?”
  門下祭酒司馬徽,起身對曰: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聖人不積,既以為人,己愈有,既以與人,己愈多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;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”
  此言出自老子《德道經》。大意是說:真實的話不漂亮,漂亮的話不真實。善良的人不巧辯,巧辯的人不善良。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,賣弄自己的人不是真有知識。聖人不存占有之心,盡力顧全別人,自身也更充足;盡力給予別人,自己亦更豐富。自然的規律是讓萬事萬物都能得到好處,而不是傷害它們。
  壹言蔽之:天之道,利而不害;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
  鄭玄與司馬徽,皆引用老子之言。劉備略作思量,便心領神會。
  鄭玄言“大直若詘”,實則想說“大忠似奸”。又說“道固逶迤”,實則想說“虛與委蛇”。意指,右國令雖屈身從賊,卻並未助紂為虐。
  司馬徽所言,如出壹轍。“利而不害”,“為而不爭”,皆是為右國令,開脫之言。前提是,弒君大罪,十惡不赦。
  家國天下。
  若以漢室宗親,劉氏諸王論。神上宗師之舉,大逆不道,當夷三族。
  然若為天下萬民計。廝殺昏君,扶立明主,撥亂反正,則大有裨益。
  問題便在於,家、國、天下。列候、諸王、天子。自下而上,此乃大漢三層權力構架。若“君皆可殺”,權力金字塔,勢必崩塌。天下大亂,社稷無存。昏君如過街老鼠,人人喊打喊殺。封建秩序,將被徹底摧毀。易被野心家利用,稍有不如意,便聚眾而反,起兵謀逆。
  諸侯並起,戰亂不休。重蹈兩漢之交,新莽覆轍。
  此事,換作旁人,或許左右為難。然劉備愛恨分明,利落果敢。
  待百官言畢,劉備已有決斷:“右國令之功過,交由左右國相,並案共審。比二千石及以上,皆可列席。因涉先帝與新帝。故需上報洛陽朝堂,由太皇竇太後及少帝,量刑定罪。”
  “主公明見。”百官下拜。
  “右國令沈屙纏身,切莫用刑。不願說,可不必說。所有未盡之罪,皆由孤承擔。”薊王又道。
  “臣等,遵命。”左右國相,同聲下拜。
  “主公不可!”薊西尹管寧,起身進言:“若朝堂有人尋機滋事,不肯善罷甘休。削縣除國,萬事休矣!”
  劉備笑道:“君臣十載,孤又如何能,置身事外。若真如此,薊國有諸位,足可保萬民無虞。至於孤,天下之大,何處不可容身。”
  王傅黃忠笑道:“若除國。臣等當隨主公遠渡重洋,另辟樂土。”
  “壹言為定。”劉備灑脫壹笑。
  後人怎麽說來著。
  此處不留爺,自有留爺處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