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玩於股掌
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
2021-11-6 18:53
“這……”聞此言,二老面面相覷。然細思量。又皆知寧姐姐此言非虛。薊王行事,素來磊落。從不濫用權謀之術。若知江山社稷,如此茍且得來。定不會接盤。
若無人接盤。天下棋局,要之何用?
不等二老起身,寧姐姐忽問:“二位叔父,可知‘三方勢力’。”
“未知也。”二老搖頭。此稱謂,乃薊王首創。古往今來,並無記錄。自無出處。二人即便是飽學之士,亦無從得知。
“平原術士襄楷、劉惇,叔父可曾聽聞。”寧姐姐追問。
“襄楷略有耳聞,劉惇其人如何,未可知也。”除此之外,二老壹無所知。
“如此,叔父且自去。”
“喏。”
事不宜遲。二老遂去信洛陽太學,轉呈黨魁知曉。如前所說。前後二次黨錮,多少同黨慘死監牢。利刃加頸,飛來橫禍,當如何死裏逃生,善保有用之軀以待君子報仇,十年未晚。浸淫二十載後,余黨早已駕輕就熟。
殘余黨人,遂以太學為基。書信往來,皆由太學生轉呈。書不著名,稱不提字。便是外泄,無頭無尾,亦無從查起。只道是尋常家書而已。
黨人筆筆血淚,觸目驚心。試想,余下人等,又如何能不引以為鑒,切莫重蹈覆轍。
目送二老出堂。寧姐姐凝眉苦思。
襄楷其人之於天師道,亦算是同道中人。本以為,不過(棋)盤中壹子,作用有限。豈料背後竟還有三方勢力,蟄伏局中。伺機而動。便是寧姐姐,亦始料未及。
“當真小覷了天下英雄。”心念至此,寧姐姐遂傳書魯國相宋奇,詢問當年奉命進出王芬府邸詳情。
“阿父,定要護佑三墩,壹切安好。”寧姐姐沖堂前墳塋,喃喃低語。
陽港水砦,三足踆烏船宮。
主臣齊聚。依慣例,由幕府中丞賈詡,將累日來,朝中內外,各方異動,詳加梳理,上稟主公劉備,告知各位同僚。
“何車騎調麾下亡胡百騎入府。又招募園中良工,仿主公東郭府邸,改造車騎將軍府。董驃騎近日上朝,忽改走廣陽門。不與何苗同路。太後新募三千板楯蠻兵,已入西園衛。訂購三千套樓桑兵甲,皆需百煉清鋼。董太皇並竇太皇,前日同遊濯龍園。登華雲號,與舞陽君相見。”
“何苗與董重,各自招兵買馬,又互不相見。”薊王遂言道:“可是密詔外泄。”
“主公明見。料想,乃何苗先知,董重稍後得知。何太後、董太皇,也已知曉。此事看似蹊蹺,實則有意為之。臣竊以為,設謀之人,早已料定,‘衣帶詔’定會外泄。造‘二虎相爭’之勢也。”
“文和之意,乃張儉有意為之。”劉備言道。
“十有八九。”賈詡之智,毋需多言。
荀攸亦窺破端倪:“衣帶詔,初由董卓暗中傳遞。後才見張儉現身。臣竊以為,‘此詔,已非彼詔’。有人將計就計,淈泥揚波。將參與各方,玩於股掌之上。”
“三方勢力。”薊王壹語中的。
“正是這群鼠輩。”田豐言道:“竇太皇之初衷,或早被人利用。假太皇名義,暗行不軌。又知主公恪守臣節,行事從未僭越。故有恃無恐,包藏禍心。誤中奸計,各方勢力雲集,皆來分壹杯羹。自是利益使然。”
“襄楷、劉惇,先後斃命。還有何方高人,承其衣缽。”劉備居高下問。
“京畿方士匯聚。尤以千秋觀居多。千秋觀眾,又以西王母派居首。”沮授言道:“主公或可從此處著手。”
“如此,且約上元夫人,船宮相見。”薊王當機立斷。
“喏。”便有雲霞衛,出殿傳命。
“報!”另有女衛入殿:“巴蜀來函。”
“速呈來。”劉備大喜:“必是張魯手書。”
先前薊王六百裏去信米倉山。詢問雲臺山上,尋覓襄楷前後諸情。
張魯不敢怠慢。遂與張玉蘭回憶登山前後,事無巨細,娓娓道來。薊王看後,傳閱眾人。
其中諸如:“今漢氣數已盡,回天乏術”,“火精之子,衰漢而三興”,“牡麒牝麟,雌雄莫辨”,“合而為壹,天下可安”。種種讖言,便是諸謀主,急切間亦難會其意。
還有那顆閉關煉成的“九轉金丹”。究竟有何功效,眾人更不得而知。
“以上種種隱情,左館長,為何只字未提。”沮授疑道。
賈詡回憶左慈所書,這便答曰:“左館長言,天機不可泄。故對襄楷之死,諱莫如深。並非刻意,隱瞞不報。”
“化外方士,難以捉摸。”田豐皺眉道:“是敵是友,模棱兩可。”
“所謂‘箭在弦上,不得不發’。”賈詡已窺破此局之兇險:“各方相互忌憚,暗中戒備,引而不發。稍有不慎,突施冷箭。乃至刀兵相向。血流成河,不過旦夕之間。‘積羽沈舟,群輕折軸’,便是指此。”
言下之意。重壓之下,必有壹方,先行崩潰。打破均勢,引發兵亂。遂起連鎖反應,乃至時局崩壞。壹發而不可收拾。
“若待勢成,不死不休。”荀攸面色凝重:“臣,難以想象。此四方殺局,竟是壹群化外方士所布。將三宮帝後,何董二戚,並天下黨人,玩弄於股掌之上。能有此手腕,何必藏身山野,與野獸為伴?”
“此殘局,當如何破解。”劉備又問。
“勸張儉致仕,送守丞歸國。命董卓、袁紹等,州牧、太守,各司其職,各就各位。切勿滯留京畿。詳查京中方士,尋找三方勢力之蛛絲馬跡。”賈詡初有應對。
劉備輕輕頷首:“依計行事。”
“喏。”
待群臣拜退,長姐入殿。
“衣帶密詔,族兄並未裹挾其中。無故撤離,必生間隙。”長姐柔聲道:“不如待上巳節後,與妾同歸。”
“長姐所慮,甚是周全。”劉備笑道:“弟,實無意義。”
“劉惇之死,至今百思不解。”長姐言道:“正因如此,更需謹慎。族兄累日來,戰戰兢兢,如履薄冰。正因難洗嫌疑。此,亦或是賊人疑兵之計也。”
“長姐之意,弟已盡知。”劉備欣然壹笑,未曾反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