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稍候...关闭

劉備的日常

熏香如風

歷史軍事

炊煙四起,黃狗亂吠,順著夕陽的余暉,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,呆坐在廊下的小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28章 暮夜有知

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

2021-11-6 18:53

  “采土築山,十裏九阪,以象二崤”。
  洛陽乃平城。城中便起高臺,亦無法與百丈二崤城,相提並論。九堡連橫,吊橋飛架。“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”。凜然高絕,壹覽眾山小。
  四郭百姓,禁中帝後,擡頭可見。
  朝中百官,多為薊王輔政時徵辟。後被二戚借故罷免,又得少帝官復原職。聞太皇二賜大婚,焉能不齊來恭賀。
  奈何薊王就國,家臣隨行。官堡之中,薊國邸內,相熟官吏,皆人去樓空。只剩新任函陵令魯肅,軍門都尉華雄,並門下主記蔣幹,三人迎客。
  軍門都尉,前漢始置,掌守兵營門禁。《漢書·周亞夫傳》:“軍門都尉曰:軍中聞將軍之令,不聞天子之詔。”足見軍令如山。
  無輔漢大將軍令,便是當今天子,亦難入軍堡大營半步。
  與之相呼應,便是牙門將軍。
  洛陽另有城門校尉。前漢武帝征和二年(前91年)始置,本秩二千石。掌京城長安諸城門警衛,領城門屯兵,屬官有司馬壹員及十二城門候。職顯任重,每以重臣監領。
  今漢改秩比二千石。時洛陽十二城門,其正南壹門曰平城門,其余,上西門、雍門、廣陽門、津門、小苑門、開陽門、耗門、中東門、上東門、谷門、夏門、凡十二門。每門設城門候壹人,秩六百石,掌城門兵。十二門候,隸城門校尉。位在北軍五校尉之上,多以外戚重臣領之。
  “門候見校尉,執板不拜”。足見秩卑而任重。
  南北二宮城門,則屬衛尉。
  時下城門校尉,便是西宮長樂太仆趙忠胞弟,趙延。麾下十二門候,非富即貴,各有來頭。便是少帝,穩妥起見,亦不曾輕動。待穩坐大位,再徐徐圖之。
  話說,以董卓、張濟為首,西州武夫手握京畿重兵,日漸驕橫。與關東士族,爭端不斷。便是洛陽權貴,亦頗多微詞。少帝為平衡各方,城門校尉壹職,更需謹慎。試想,若趙延免職,無論另授何人,皆引對方不滿。
  關東群雄未滅,河北大漢壹藩。少帝何苦為自己挖坑。引麾下,明爭暗鬥。
  正因如此,少帝才心生警惕。更加薊王門下主簿蔣幹,神出鬼沒,夜入京城,拜會竇太皇,取《起居遺詔》在手,十二門候竟無人知曉。少帝竊以為,十二門候之中,必有內應。恰逢送嫁出城,焉能不萬分警醒。
  誤打誤撞,亦或是蔣幹有意為之。南北二宮,除極少數知情者,眾皆不知雲臺下藏暗渠,可通城外。少帝自幼長於宮外,又如何能知前朝舊事,深宮隱秘。
  二崤城中堡,瑤光前殿。
  酒過三巡,菜過五味。
  曲終人散車馬稀。酒足飯飽乘興歸。百官列隊下山,各自打道回府。若有宿醉未醒,則入薊國邸壹夜安睡不提。
  待夜深人靜。二崤城頭,燈火闌珊,閃爍不定。
  永樂太仆封谞得見,急忙入殿通稟:“時辰已到。”
  董太皇喬裝改扮成宮人,領壹眾逐鬼童子扮成小黃門,轉往雲臺,與竇太皇匯合。路線早已安排妥當。混在壹眾小黃門之中,挑燈巡夜,進出有度,自無人阻攔。
  尤其太仆封谞。熟記明崗暗哨,門禁口令。便是羽林衛巡視路線,亦爛熟於胸。壹路無驚無險,抵達雲臺。與竇太後相見。
  少頃,黃門少令秘遣心腹,將昏睡不醒的董重、董承,壹並送至。片刻,又得密報。言,城內董驃騎府中家小,已入太倉,出北邙。
  諸母本就隨船同返,求醫問藥。竇太皇孤身壹人,無牽無掛。更早生退隱之心。自求之不得。
  事不宜遲。二宮太皇,同登二十八功臣閣,順下密道出城。
  宮中壹幹人等,及所藏珍寶,皆無從帶走。唯封谞壹人隨行。
  乘船渡過暗渠。待忐忑不安,推開暗門。精舍燈下,主記蔣幹,已恭候多時。
  “叩見太皇。”九江名士,自有風儀。
  “主記免禮。”董太皇出聲,由在發顫:“速行。”
  “喏。”胡姬酒肆,乃薊王產業。肆中人等,忠心不二。自不會走漏風聲。二宮太皇,久居深宮,又喬裝改容。尋常人等,亦無從分辨。再者說來,胡姬酒肆更多達官顯貴,便服出入,晝夜不斷。早已見慣不怪。
  經由覆道,入殖貨裏輔漢大將軍府。再換乘幕府公車,駛往函園。
  河南尹、洛陽令,司馬芳、司馬防,皆出薊王門下。幕府公車出行,誰人敢半道相攔。無驚無險,無知無覺。二宮太皇車入函園山門。入陽港水砦,登華雲號赤樓帛蘭船。
  步入華室。此時此刻,二宮太皇,這才心安。
  蔣幹奏曰:“此船,下臣已命人詳加查驗,無有疏漏。太皇暫且棲身,待入鴻池,再轉乘橫海大艦不遲。”
  “可也。”竇太皇輕輕頷首:“有勞主記。”
  “不敢。”蔣幹拜退。與封谞壹並出室。
  待室門徐徐閉合,再無外人。四目相對,皆心生僥幸。
  “姐姐可有不甘?”竇太皇忽問。
  “性命要緊。不甘又能如何。”董太皇苦笑作答。
  “此去薊國,恐難如願。”竇太皇素有先見之明:“薊王恪守臣節,不欲做權臣。斷不會擅自廢立大漢天子。”
  董太皇慨嘆:“薊王其人如何,我豈不知。然今日不走,他日必為史侯所害。即便……料想,薊王亦會善待。”
  董太皇雖欲言又止,竇太皇已心領神會:“薊王乃長情之主。斷不會如此薄涼。”
  二人各想心事,壹時無言。
  便在此刻,忽另有人言:“尚有諸事不明,二位太皇何必急行。”
  “何人竊聽!”董太皇驚懼莫名。
  華室內墻,暗門忽啟。
  便有壹人,破壁而出。
  正是何太後:“妾,叩見太皇。”
  “是妳!”董太皇心驚,溢於言表:“何以知之?”
  “雖暮夜潛行。然天知,地知,神知,鬼知。妾豈無知?”何後出口成章。
  竇太皇亦贊道:“太後博學廣知,壹日千裏。”
  董太皇冷笑:“所為何來。”
  何後答曰:“太皇此去,鳳翔千仞,蛟龍入海。再無性命之憂。奈何,徒留妾壹人,身似浮萍,無依無靠。故藏身相見,欲求壹物自保。”
  “欲求何物。”董太皇強作鎮定。
  “王美人貴子。”何後擲地有聲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