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備的日常

熏香如風

歷史軍事

炊煙四起,黃狗亂吠,順著夕陽的余暉,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,呆坐在廊下的小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212章 季漢大典

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

2021-11-6 18:54

  立秋之後,暑熱漸消。
  清風送爽,衣不沾身。七月流火,八月未央。
  《詩》曰: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壹之日觱發(風寒),二之日栗烈(凜冽);無衣無褐,何以卒歲?”
  城中,人煙匯聚,後知後覺。河海,涼風吹面,久沐生寒。稻香始出,大熟在望。四海船商,正加緊清空艙容,已備販督亢米還。
  皇上決意遷都。天下人盡皆知。此乃守業之道。比起薊國,通江達海,江湖路遠。長安守天下之中。雄關障道,八百裏秦川,足可自食。距四方皆近,又扼東西商道。自是定都,上上之選。然皇上亦有先言。長安或改稱“中都”。臨鄉當為北都。洛陽為東都。大震關城,或為西都。南都或為南陽,亦或改為建業。不壹而足。
  皇上立薊北為薊都。必有全北都臨鄉之意。蕭規曹隨,壹切如故。四海船商,當可安心。長安與洛陽間水路,歷經疏通。四海船商,可經漕渠,入昆明渠。泊船於長安城下。唯壹天險,便是中流砥柱。季漢能工巧匠,鑿山開石,絕壁棧樓,輔以機關重器,可解船人心憂。
  過中流砥柱,便可入漕渠,直達長安。
  待蒸汽輪船,大行其道。天塹變通途。四海船商,追隨皇上,遠赴長安,亦無不可。
  攜千萬人同往,明主所行也。
  秋闈取士,近在咫尺。公府之重,莫過於此。盛大婚儀,自有少府,鼎力操辦,毋需國老重臣費心。
  首當其沖,何人應試。
  士子學生,首當其沖。非出五帝之學。得博士舉薦,亦可應試。見春闈可知。秋闈亦為,各家統考。凡有錯漏謬誤,皆以《大百科全書》為準。
  為示隆重,皇上易《大百科全書》為《季漢大典》。簡稱,《漢典》。
  雖遠未編撰畢。然足可壹用。
  皇上首開科舉取士。天下學子,無不振奮。經學壟斷,已成後漢頑疾。譬如皇上少時。老族長宗祠大考。為復爵大業,擇選四子。奈何,樓桑劉氏,籍籍無名,故郡中大儒,只願收為著錄弟子,不願親傳學業。窺壹斑而知全豹。不能入門,為授業弟子。必不得大儒向郡縣推舉。無從揚名鄉裏,舉孝廉自是無望。蹉跎半生,再無寸進。
  換言之,拜名士大儒為師。除求學,亦為求薦。壹封薦書,魚躍龍門矣。
  樓桑劉氏,舉族之力,不過四子。寒門單家,可想而知。縱有寒窗苦讀,滿腹經綸。不得舉薦,亦難覓出頭之日。
  聞皇上開秋闈。當可比,“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”,“風雨不動安如山”。
  季漢三興,盡得人心。
  謂“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”。彼為後漢藩王,今為季漢太上皇帝。皇上壹言九鼎,號令天下,無有不從。
  西宮,增成殿。
  新任東女國主,紫元夫人,緊隨王母之後。遣使上表,欲求二家之好。
  來者不是旁人,正是去而復返,西河少女。
  西河少女,曾奉王母之命,夜探皇宮。為三殿女仙所敗。後二家結親,遂放其自去。今為東女國使,亦是有來有往。
  東女國,乃母系部落聯盟。國中大小女王,立王城於康延川。亦有諸多女豪,各據其“川”,計八十余城。得皇上億萬門俸,西王母善加利用,遂為東女共主。重立西王母國。
  西王母,可比周天子。眾女主,可比諸侯。雖尊王母號令,然各國分治,相對獨立。皆與賜支都護府,通商互市。雖世代不下高原,然足可豐衣足食。又扼上下昆侖要道,國中黑水與巴蜀相通。將山南方國,大漢豐州、與賜支都護府隔絕。若不能並入漢土,久必為禍。後世吐蕃,便是例證。
  謂,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。皇上婚事,當先問太皇範太後。
  “女王,欲配何禮?”太皇範太後,必有此問。
  “女王言,王妃足矣。”西河少女,如實作答。
  “善。”太皇範太後,欣然言道:“如此,當不誤重陽之期。”
  “太皇,明見。”西河少女,感恩下拜。上元、雲華等,皆是美人之禮入家門。母憑子貴,方為媵妃。東女國主,紫元夫人,以王妃禮聘。若能母憑子貴,當可為貴(太)妃矣。
  太皇範太後又道:“若西王母,願鞗(tiáo)革下嫁,入朕家門。當聘以帝後之禮。”
  太皇範太後所引,乃出《詩·小雅·蓼蕭》:“既見君子,鞗革忡忡。”“鞗革,轡首垂也”。疏曰:“屈己之尊,降接卑賤。”後常用作套語,取屈尊之意。言指,若西王母屈尊下嫁,傳授皇上“玄素之術”,當可為帝後。
  “喏。”西河少女,肅容下拜。雖早有準備,然出太皇範太後之口。西河少女,心中震撼,亦無以復加。自皇上受尊“東王父”。便有方士,口出讖言:天下名女仙,唯“西王母”可配之。
  彼時,皇上為王上。今為天下共主。譬如穆天子故事。西王母與東王父,締結仙緣,共登仙班。必成傳世佳話矣。
  “長姐,何意?”待西河少女自去,太皇二義太後遂問。
  “季漢三興,海內壹統。我兒若無,百歲之壽。不利家國,天下難和。”太皇範太後答曰。
  “長姐所求‘玄素術’乎?”太皇三義太後又問。
  “此其壹也。”太皇範太後言道:“東女國,亦不可孤懸。”
  “長姐,所言是也。”
  自聞,皇上與太皇範太後,母子促膝長談。自罪,君流十萬裏。太皇範太後,非但不出言相勸,反只言“善”。國人便尊太皇範太後,“禮宗”。
  其意,可比儒宗。禮法之大宗也。
  “有其母,必有其子”。自母親義結金蘭。先為,三王太妃,又為三王太後,今尊太皇三太後。姐妹同心,福禍與共。才有皇上,桃園結義,生死相隨。
  前因後果,歷歷在目。
  為天下所敬,亦是漢風使然。
  不出三日。
  太皇範太後,欲聘西王母入家門,風傳大河上下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