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0章 做交易
我非癡愚實乃純良 by 怪誕的表哥
2021-10-24 10:08
城北瑞軍大營。
“異想天開。”唐節道,“讓我們和他壹起除掉吳閻王,這是人腦子裏能想出來的東西嗎?”
孟九看著手上的信,沈吟道:“三殿下覺得元瑜為何會答應王笑寫信勸我?”
“為了脫身?”
“怕是未必,元瑜不是在乎個人性命之人。”孟九道:“如果三殿下處在王笑眼前的處境下,此時會怎麽做?”
唐節站起身,看著掛著的地圖,緩緩道:“德州他不能丟,丟了德州糧草就沒了。所以他不會突圍去濟南……除非能打贏我,他破不了局。呵,但他又打不贏我……要想破局,除非他能拿下臨清,斷了我們的糧草。”
“他能做到嗎?”
“做不到,他敢動,我馬上取德州。”
“所以我壹直以為他會死守德州,撐到我們斷糧。”孟九點點頭,緩緩道:“但從大局而言,楚帝到現在還在倉皇逃匿,再不出來,天下人心便散了,王笑未必不急。”
“他還是想取臨清?”
“不錯。”
“那這封信又是什麽意思?”
孟九道:“他放回元瑜、把周衍交給我們;我們這邊則是除掉吳閻王。聽起來對大家都有好處。他少了壹個周衍,卻還可以捏著楚帝,解德州之圍;我們這邊,吳閻王壹死,吳通不會再運來臨清糧草,我們只能退兵,但能救出元瑜、接手鎮南軍,還捉到了周衍、完成陛下的差事……妳看,楚朝的官,連這種事都可以做交易。”
唐節道:“我不會和他做這樣的交易。”
“先不談交不交易。假設我們答應他的條件,會如何?”
孟九說著,緩緩推演起來。
“雙方得要就著這事情談,來回傳遞信馬、互派信使,商議具體的細節。接著,他可能先把元瑜放回來,我們除掉吳閻王,他再將周衍給我們,我們退兵、解了德州之圍……他會在哪壹步耍花招?”
“他不會把周衍交給我們。”
“不好說,如果他心夠狠,只要掌握著楚帝,他也未必不肯交出來。但問題在於,我們會除掉吳閻王嗎?”
唐節道:“我很想。但他壹提,我反而不敢了。”
“不錯,我們就算答應,無非也是在騙他,接到人之後,不動手便是。”
“不錯,他又能如何?”
“我們不動手,吳閻王卻可能會對我們動手。”
“嗯?”
“王笑只要將我們與他來往的書信證據交給吳閻王。到了這壹步,他已經有了足夠的證據、細節,雙方信馬往來吳閻王也看在眼裏。他便能借此鼓動吳閻王與我們內訌。我們內訌,他便能出其不意取了臨清。這是轉瞬之間的機會,但我相信他能做到。”
唐節“哈”了壹聲,似譏笑、似感慨,笑嘆道:“妳們這些人的心思啊。”
孟九彈了彈手上的信紙,嘆道:“這年輕人不簡單。”
“妳既然看透了,自是不會中他的計。”
“但我想順水推舟。”
唐節道:“要我說,遇到這樣的人,壹句話都別再和他說,我大軍圍死他。”
孟九沈思了良久,緩緩吐出三個字:“和他談。”
“談?”
“再聰明,也要被聰明誤。他想要離間我們與吳閻王。我們何不反過來,用他的辦法來對付他……”
……
這天夜裏,德州城西,幾個身影悄然潛入運河,沿著運河向南遊去。直到遊出瑞軍探馬的巡查範圍方才爬上岸,向臨清城趕去。
及至天明,幾匹快馬從城北瑞軍大營飛奔至德州北面壕溝前。
“贖回我大瑞俘虜之事,我們孟軍師已有回信……”
宋禮站在城頭上望著遠處那幾個反兵被帶入德州,他皺了皺眉,向杜正和問道:“那些人是?”
“反賊想贖回李柏帛以及壹些俘虜,懷遠侯在和他們談。”
“談?”宋禮訝然道:“總不至於朝廷還要反賊的銀子?”
“反賊或許會退兵。”杜正和緩緩道:“馬上要入冬了,他們糧草也不多,攻不下德州,又不甘心。有可能這次的條件便是我們還回李柏帛,他們也算是得了個退兵的借口。”
“豈能這麽簡單?”宋禮道:“還有,如此重大的事,為何沒告知殿下懷遠侯就與反賊開始談了?”
“宋大人!妳這是在質問本將?本將只負責城墻防務,不知此事。”
“不知此事……”宋禮嘆了壹口氣,道:“杜總兵也是怕麻煩吧,覺得如今壹切聽懷遠侯的便風平浪靜,至於這樣妥不妥當?是否符合法度?妳也全不去想,把君臣之綱拋開……”
杜正和回過頭,正色道:“宋大人想要如何?本將不聽懷遠侯的,聽妳的?這城如何守?這敵如何破?敢教宋大人教我!”
宋禮之所以要早早跑來城頭見杜正和,其實是因為齊王昨天和懷遠侯吵了壹架,據說雙方鬧得有些僵,事情已經傳到不少人耳裏。
此事不好提出來,但宋禮卻感到巨大的壓力。
此時他斟酌著,終是開口道:“我並非這個意思。懷遠侯勞苦功高,我知道。但不能每每因他能破敵便事事不問因由、盲目追隨。朝廷為何有法度?防患於未然是也,如今懷遠侯行事,主張講‘效率’二字,為有效率,他處處不與朝臣商議、不與殿下回稟,大小事務唯他壹言而決。就算我知他不是權臣,但其所為與權臣何異?
是,他忠心耿耿,但權臣與忠臣之間,差的不只是忠心或異心。差的是有無法度拘束。便說這與反軍商談之事,之後若有不妥又如何是好?
還有,此事並未報與殿下知道,萬壹有了差池,責任便全在懷遠侯壹人身上,他又如何是好?我這不是在猜忌他,反之,正是為了他顧慮。這事情做太滿了,我是在擔心他引禍,擔心君臣不能長遠啊!”
“宋大人所言我明白了。”杜正和道:“但如今的情況妳也該明白。只有懷遠侯守得了城,聽他的便是。”
“我如何不聽他的?如今哪件事我不是在支持他?但這不是長久之計。我觀他如今愈發剛愎自用,他若不思月滿則虧、水盈則溢的道理,往後必有禍事。”
之所以選擇跟杜正和說這些,因為宋禮知道杜正和本就是陛下的死忠之臣,不是王笑嫡系人馬,算得上是有公心。
果然,杜正和沈吟了很久,緩緩道:“宋大人,本將只有壹句……若是懷遠侯壹心為大楚,沒人能在本將這裏詆毀他。但若真有禍起之時,本將壹定死守楚朝社稷。”
“杜總兵深明大義!”宋禮深深行了壹禮。
得了杜正和這壹句保證,他終於放心不少……